雷速体育-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十周年,剑道上的梦想与坚持
2023年盛夏,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迎来了十周岁生日,十年来,这项赛事从最初只有几百人参与的“小众比赛”,发展成为覆盖全国、年度参与人数近万的大型赛事体系,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击剑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更成为无数普通人追寻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十年前的2013年,首届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在北京悄然开幕,当时只有12家俱乐部、不足200名选手报名参赛,设施简陋、经验不足,甚至连专业的击剑地板都没有,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第一批民间击剑爱好者走上了赛场。
“当时我们穿着自费购买的装备,坐火车去北京比赛。”现年28岁的张鑫回忆道,十年前,他雷速体育还是个刚接触击剑的高中生,如今已成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创始人。“那届比赛我止步16强,但我永远记得裁判最后那句‘下次再来’。”
正是这种包容与鼓励的氛围,让联赛在十年间不断发展壮大,从2013到2023年,联赛参赛人数增长了40倍,赛事城市从1个扩展到15个,组别从3个增加到18个,覆盖了从6岁儿童到60岁长者的各年龄段选手。
十年间,联赛见证了无数感人故事,45岁的李敏是上海一家银行的部门经理,同时也是联赛元老级选手。“2015年我第一次参赛时,同事们都不理解为什么我要在周末飞去各地比赛。”她不仅连续九年参赛,还带动了十多位同事加入击剑运动。“击剑让我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每次站在剑道上,我都感觉自己充满活力。”
联赛还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平台,16岁的赵雨婷从8岁开始参加联赛,如今已是国家少年队成员。“我参加了八年联赛,从最初总是第一轮被淘汰,到去年获得U16组冠军,联赛记录了我的每一步成长。”像赵雨婷这样通过联赛走向专业道路的青少年,十年间已有近200人。
赛事本身也在不断创新,从最初单一的花剑比赛,发展到现在的花剑、重剑、佩剑全覆盖;从只有个人赛,到增加团体赛和混合团体赛;从纯粹竞技,到融入击剑文化展览、名师讲堂等多元内容。
“联赛最大的成功不在于规模扩大,而在于构建了中国击剑的社区文化。”联赛创始人之一杨帆表示,“许多家庭因为孩子练习击剑而全家参与,形成了独特的‘击剑家庭’文化,有些家庭甚至连续七八年跟着联赛走遍全国。”
2020年,面对疫情挑战,联赛组委会创新推出线上线下结合的比赛模式,通过视频连线、远程裁判等方式,让选手在本地参赛的同时能与全国对手切磋,这一创新不仅保证了赛事连续性,还为后疫情时代的体育赛事提供了新思路。
十周年之际,联赛组委会发起了“寻找十年剑客”活动,收到了数百个与联赛共同成长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通过击剑克服自闭症的少年,有因击剑结缘的夫妻,有退休后重拾梦想的长者...每个故事都见证着击剑如何改变人的生活。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員李明认为:“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的成功在于它打破了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壁垒,让普通人也能体验专业级的比赛氛围,这种模式为其他运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望未来,联赛组委会计划进一步扩大赛事规模,同时深化国际交流,计划邀请更多国际选手参赛,提升赛事的国际化和竞技水平,还将推出青少年发展计划,为有潜力的年轻选手提供更多支持。
十年磨一剑,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用十年时间,打造了一个属于普通人的体育梦想平台,每个人都可以穿上击剑服,手持长剑,在剑道上追寻自己的梦想,这条银色剑道,见证了汗水与泪水,记录了失败与成功,承载了无数人的青春与热爱。
下一个十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将继续与热爱它的人们共同成长,在剑与剑的交锋中,书写更多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发表评论